第1章 原来是穿越_六零年,穿成了心机女主的垫脚石
奇书网 > 六零年,穿成了心机女主的垫脚石 > 第1章 原来是穿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章 原来是穿越

  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,徐静安赶紧收拾东西,拿上饭盆去食堂打饭。

  食堂在教学楼的西侧,一路小跑着就过去了。

  不然去晚了人多,排队等的时间长不说,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汤多菜少。

  等她拿着饭盆冲到食堂的时候,前面队伍已经有不少的人了。徐静安也很无奈,在打饭这方面她觉得自己够积极得了,却从来没成为第一名过。

  “强中自有强中手”,她估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!

  排好队,现在冬天打饭也没什么能挑的。大冬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,最多加个土豆,洋葱,胡萝卜(后两个就看运气了)。

  学校有住校生和走读生。

  住校生都是离家远的,他们一天三顿在学校吃。这些人户口和粮食关系在学校。

  每个月这些人给学校交粮食或是钱票,学校发给寄宿学生一大张印好的餐券。从每月的一号到月底最后一天,每餐都要出示早餐券、午餐券和晚餐券。

  像是徐静安这样的走读生,离家近的回家吃;离家远或家里忙做不了饭的,就只能中午在这里吃。

  主食可以在食堂买,但大部分都是自带(天冷的时候,可以放到公用的大蒸笼里,将它蒸热蒸熟)。所以大多数情况是只要打菜就好了。

  等她打好菜,再从蒸笼里取回自己的窝窝头,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,队伍都排出5米开外了。

  徐静安抱着饭盆就扭头找坐的地方。食堂的桌子凳子都是有数的,来的晚的只能站着吃。

  墙壁上都是标语:“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。”

  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

  “一丝一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
  “徐静安——,徐静安——,这里!”

  徐静安寻声看过去,她同学王晶晶正对着她招手。

  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个班,但就是那么神奇,对了脾气。现在两人成了说悄悄话的好朋友。

  于是徐静安赶忙走过去,王晶晶顺势往里挪了挪位置。“赶紧吃,冬天凉的快!”

  两个人谁也没说话,先埋头吃饭。这会儿食堂里乌泱泱的一堆人,喧闹嘈杂声一片,说什么都得喊,不然听不着。

  洗完饭盆,两人出来都松了口气,这一路跟打仗似的。

  “静安,听我妈说明天她那儿的供销社有不要票的瑕疵布,你要不要?要的话记得上午让阿姨10点多钟过来。”王晶晶圆圆的小脸,靠着徐静安耳朵悄悄的说。

  徐静安赶紧说:“要!肯定得要啊,谢谢你晶晶。”

  “谢什么呀,咱俩之间用说这个?就是每个人最多只能要3尺,多了不行!”

  “这就不少了。”

  现在这年头,能买到不要票的布就是占了大便宜了,“还要什么自行车”!

  徐静安把手上的水往身上擦了擦。

  “嘶~咱们赶紧进班,外边是真冷!”两人拉着手,缩着脖子,一路小跑着回了教室。

  到了楼上,两人分开,徐静安回到座位,趴在桌子上,把脸扭到靠墙的这面才算松了口气。

  徐静安来到这个世界有3个月了。

  来之前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,就是晚上睡了一觉,第二天一睁眼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。

  懵逼了一会儿,随着家里人的匆忙的脚步声,催促声,赶紧起床,帮着收拾屋子,洗碗,做着一些琐碎的杂事。

  原主二姐徐静萍不停地催促:“老三,快点,快点,迟到了!”

  徐静安赶忙抓着书包,跟着老二徐静萍一路跑着进了学校。

  学校两侧墙体上写着“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,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”

  一进校门,两人就分开了。她跑到墙角,看了看书上的名字和班级,才知道是高一3班徐静安。

  找到座位,认真听课,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多月,才算松了口气。

  老徐家的日子不好过。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有补助,可以申请学费免费或半费。徐静安本想申请一下,可谁知打听了一圈才发现,比徐家还穷的人家有的是。

  徐静安就是一个普通人,原主也是。

  徐家是机械厂的,家里四个孩子,她排第三。前面一个哥哥,一个姐姐,后面一个弟弟。

  虽说有些忽视,可孩子多了家家都一个样。在一个家中总有个不被父母看中的。

  原本徐静安也没当回事,今年是63年,到高三毕业正好是66年。她想着毕业的时候赶紧找个工作,正好不用下乡。

  家里人之间关系不亲近,那就按不亲近的走。到时候各过各的日子就是了。她一个出嫁女也跟她扯不上多少关系。

  没想到昨晚她大哥说有对象了,是国棉一厂的临时工叫许多多。

  她当时就觉得耳熟,好像在哪儿听过。

  徐母到是高兴的不得了。没办法家里穷。

  一家子只有徐父徐母两个人上班。两人都在机械厂,徐父一个月30块左右,徐母在食堂一个月18块钱。

  可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。

  奶奶家每月固定五块钱的养老钱;姥姥家也隔三差五的病上几回。回回叫人捎信给徐母,让抽空回去看看。也不说别的,谁要问怎么回事,那就是想姑娘了。

  徐母也只能三五不时地拎着东西回去看看。没办法,谁让弟媳妇和侄子侄女们,都在街口等着呢。

  那是见谁和谁说,“孩子他姑回来看老人了。”

  “我婆婆最是疼闺女,几天不见就想得慌!”

  街坊邻居们都看着,只要老娘还活着,徐母也只能捏鼻子认了,不然呢?

  这天下所有偏心儿子的母亲,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,从出嫁的姑娘身上捞好处。

  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家的婚丧嫁娶,人情往来,养活四个孩子,家里就没存下什么钱。

  不然当初不会让老大徐建国去制氧机厂当个学徒工。早托人去钢厂或是现在的机械厂当正式了,毕竟大厂福利好。

  徐建国现在每月也是不到20块的工资。再加上家里的房子也就不到30平米,隔成了3个卧室,刚刚够住。

  没有多余的房间做婚房,老大的结婚对象自然不好找。

  谁知徐静安当天晚上就做起了梦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aali.net。奇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laali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